【好文分享】房屋稅爭議燒出來的稅制問題

issue 房地產稅改

本文轉載自風傳媒,作者:章定煊(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過去地方財政怠惰不應矯正?

最近一段時間由台南市開始,各地方政府調高房屋評定價值,並回溯及過去的老屋,激起許多業者及豪宅擁有者的劇烈反彈。這次需要調整幅度必須如此之大,主要還是過去幾十年來各地方政府完全不調整房屋評定價值,在租稅努力(Tax Effort)極度怠惰的結果。正因為過去地方政府在租稅努力如此的怠惰,讓目前許多縣市地方政府財政面臨破產的邊緣。基於政府不可能倒債的原則,這些面臨破產縣市最後還是要調度其他的租稅來源來補貼這個巨大的財政缺口。我們講得白話一點,大家得負擔更高的所得稅、消費稅、留下更多的公共債務給子孫,好讓大搞政策買票的地方政府所在地的房屋持有者負擔輕稅,這樣是否公平? 現行房屋稅條例第五條規定;「房屋稅依房屋現值,按下列稅率課徵之;」所謂的現值(Present Vaule),在財務或估價中,就是房屋的現在的重蓋一次的重製成本(Replacement Cost,RC)、或是現在出售變現所得的淨變現價值(Net Realizable Value,NRV)。在此概念下,隨便去批評政府「搶錢」並不厚道,因為調升後的房屋標準價格其實離「現值」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法律中既然明定是以現值為課稅基礎,溯及老屋就是正確的;因為不溯及老屋,就是按「歷史成本」(Historical Cost¸HC)課稅,違反條例所規定。

 

真正的問題是台灣所得稅制的崩壞

前行政院長陳沖以樹果原則反對課徵房屋稅,也就是只能對孳息課稅,不能對資本課稅。陳前院長的主張,有其說理錯誤的一面,如果要抬出樹果原則,那現行的大多數的稅種,包括消費稅、營業稅、燃料稅、牌照稅、貨物稅、關稅………………全部都是「違憲」。不過陳前院長提出的樹果原則,倒是非常值得我們省思。所得稅制在財政學中被視為良好的稅制,如果所得稅在「量能課稅」做得很好,理論上的確我們是不需要對其他稅種進行過多課徵。問題是台灣的所得稅制卻是不折不扣「劫貧濟富」的系統。甚麼是「量能課稅」?應該是財富多的人多負擔一點吧!在現行所得稅制,財富(股票、債券、房產、土地……)增值的再多,成為眾人羨慕的巨富,只要沒有實現為「所得」(Income),就是半毛所得稅金也不用繳。即使未實現增值利益實現為所得的那一年,透過一些規劃,所得稅一樣課不到。大家所熟知的,出售證券所得實質免稅、出售房地產分離課稅、配合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大開的善門,財團甚至加上一些海外投資公司與文教基金會構建的租稅規劃,所要交的稅就變得九牛一毛。實現後的稅後所得呢?繼續投入股票、不動產、債券……………。富者越來越富,承擔到的租稅卻是完全不成比例。

 

▲前行政院長陳沖以樹果原則反對課徵房屋稅,也就是只能對孳息課稅,不能對資本課稅。(林韶安攝,轉載自風傳媒)

 

所以我們綜合所得稅中將近75%都是在薪資所得身上,台灣所得稅的「量能課稅」大多數都是在量「薪資」的能。檢視目前台灣所得稅法規定,家庭收支單位相關合理費用都能在所得稅申報中扣除嗎? 薪資特別扣除額$128,000,平均一個月平均一萬多元,在油價高漲的今天,在都會區連通勤成本都難以平衡;大學教育學費扣除額25000,連公立大學的註冊費都遠超這個數字,更不要說私立大學是這個數字的好幾倍;身心障礙扣除額108000,連照護費用的零頭都不夠…………..這就是台灣所得稅制對薪資所得者的苛刻。在報稅季節,就是許多薪資所得家庭怨聲載道的時候。薪資所得家庭明明是支付必要費用後已經所剩無幾,然而計算出來的應稅所得卻是高得離譜,稅款必須借錢支付。在報稅季節各大銀行幾乎都推出的信用卡納稅分期、繳稅融資專案……我們的政府所得稅收得一點都不覺得羞愧?在台灣大談樹果原則,被剝掉樹皮,甚至挖掉樹根的,正是我們廣大的受薪階級,絕非豪宅的擁有者。對於台灣的薪資階級受到的租稅剝削猶如黃台瓜辭所說:「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也就是所得稅制的崩壞,才必須透過財產稅、消費稅等稅制來均衡國家財政。如果台灣有正常良好的所得稅制,台灣何須「萬萬稅」呢?

 

房屋稅的稅率爭議

對於房屋稅稅額增加反對者提出的相關意見,當然也是值得檢討的。政府決策者不應以「增加個幾百元」就要應付過去,或是以居住正義的大旗就要掩蓋。不應增加的稅一元都不應該增加。針對房屋的課稅類似消費稅或是貨物稅,所以先對房地產的特性做一些簡單的了解。房地產有異質性、無法複製性、供應有限性、囤積成本低等特性,所以容易被獨佔或寡佔,這也是國人為何偏好房地產投資的原因。只要房地產供需稍微失衡,價格很容易劇烈的變動,居住偏偏又是每一個人生活所必需,房屋需求者經常是價格接受者(Price Taker),,尤其是剛性需求者,再不合理的房價也得忍痛購買。房屋稅自用住宅課稅就是居住消費的課稅,消費的支出方式是以房屋的折舊、或是因自用房屋而放棄的利息所得(或是租金收入)這種看不見的方式展現。住宅自用的消費雖然看不見,對於房屋持有者經濟犧牲是確實存在的。既然是居住是每個人生活所必需,所以針對生存必須的消費課稅是非常不公平的。個人認為真正自用且在房屋標準價格在一定水準以下的自用住宅,不但不能「增加個幾百」,反而應該享有免稅的待遇。

 

▲住宅自用的消費雖然看不見,對於房屋持有者經濟犧牲是確實存在的。(呂紹煒攝,轉載自風傳媒)

 

如果是過度的消費住宅,會壓縮經濟弱勢者的消費機會,不值得鼓勵,對於價格越高昂的住宅課以越高的稅率是應該的。如果有人一方面想要居住在高級住宅中,又高喊交不起,那只是表示他的所得無法負擔這樣的消費,應該由大宅換屋為較小的住宅。

 

非自用住宅的部分邏輯更為清楚,反對者認為當包租公是許多退休者的養老管道,加稅破壞他們的退休計畫。從整體看來,當許多人的財務規劃是擁有許多的住宅當包租公甚至閒置待售,對於他人的購屋機會的排擠更為嚴重。過去對於因房屋標準單價過低導致非自用住宅的輕稅,加上住宅租金收入嚴重的逃漏(商用不動產租金支出承租方通常會列為營業成本,導致房東無法漏報),導致社會資源大量的導向住宅部門,現在年輕人的購屋痛苦,一部分就是來自於過去稅制歪曲及稅捐稽徵不力,產生對於囤房的變相鼓勵。這部分再放任下去,台灣未來的發展實力都要耗費在房屋消費上。

 

未來如果對非自用住宅大幅增加房屋稅與加強稽徵租金收入的逃漏,政府還要考慮租稅移轉效果(Tax Shifting)的後續效應。在住宅需求高於供給的區域,房東有很大的可能將增加的租稅支出後轉(Backward Shifting)給房客,也就是房客要面臨以加稅為由的房租調漲而無力拒絕。我們現行稅法對於租金支出的扣除是有很大的條件限制,房客面臨房東租稅移轉(Tax Shifting)而來的房租負擔大多只能自行承擔。打著居住正義為名的房屋稅調升,反而變成弱勢租屋的加倍打擊。所以政府應該要增加租金支出列舉額度與放款列舉的條件、針對供需失衡區域設法快速增加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來調節供需,避免租屋者變成加稅潮中的最大犧牲者。

 

▲未來如果對非自用住宅大幅增加房屋稅與加強稽徵租金收入的逃漏,政府還要考慮租稅移轉效果的後續效應。(呂紹煒攝,轉載自風傳媒)

 

對於非住宅類的房屋增稅與住宅類是完全不一樣的問題。住宅類房租是提高居住消費的課稅,而非住宅類的房屋則是生產的要素。廠房的房屋建築是生產產品過程的生產要素、旅館的房屋建築是提供住房服務的生產要素、店面的房屋建築是提供流通服務的生產要素…….對非住宅類的房屋增稅會提高廠商的生產成本,如果是廠商自行承受,將導致利潤率的降低進而影響生產的意願,甚至退出市場;比較不利的情況是,廠商將負擔轉嫁給消費者之後,反而造成消費者的負擔增加,對經濟形成負面打擊。台灣萬豪酒店董事長所提的一些疑慮也是需要思考的,有些商用不動產屋齡較新因而被追溯增稅,它的競爭對手不用,就形成了對屋齡較新商用不動產的租稅歧視,造成市場上的不公平的競爭,甚至劣幣驅逐良幣(舊屋驅逐新屋),政府不可不慎。故商用不動產的房屋稅課徵仍應以合理負擔與水平公平為主要課稅考量。

 

但是商用不動產如果因持有稅過低而被壟斷,反而造成租金異常波動,不利生產者投入市場。尤其是故意閒置囤積的商業不動產,造成市場租金不動產異常飆漲,更是應該科以懲罰稅率。比如說在工業區,隨處可見閒置的空地與廠房,然而租金卻高到讓真正有意投資生產的廠商望之卻步;明明是繁榮地段,店面卻大量空置,屋主也不降租金。甚至這些商用不動產擁有者根本也不出租,只想炒作賺價差。這些都是過去持有稅過低縱容了囤積炒作所造成的結果。

 

新政府莫忘初心

2016總統大選民進黨能以壓倒性勝利取得行政與立法的全面主導權,顯然不是過去民進黨的執政給人民多美好的經驗,而是廣大對前途無望的青年族群與飽受剝削的中產受薪階級企盼改革的結果。個人認為全面性的檢討現行稅制,讓租稅的負擔較為公平,還是新政府應該執行的工作。至於有錢人揚言資金要出走,長期富人遊走國際的低稅待遇,早已引起許多國家民眾的不滿,自從巴拿馬文件後更是引爆熱議,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在內)都開始進行反避稅立法,我們就且看他們是否能走到哪邊去。我們企盼新政府莫忘了初心,將改革的路走下去。

 

【393延伸閱讀】

台北市房屋稅合理調高稅基是對的方向

驚!2016地價稅會跟著公告地價大漲嗎?

「便宜」地價稅,是人民之福?

【公民解碼器】政府不作為,才是全民加稅的兇手

【公民解碼器】「房屋稅」史上最大增稅的真相

稅改─房市改革的重中之重 【好文分享】房屋稅其實不高 只是不公平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393公民平台

393公民平台結合學術、產業、公民三股力量,我們相信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能讓國家長長久久。以實證研究公共議題,從產業角度深入問題根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期以公民力量影響、改變政策。因為關心,所以,起而行!...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