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晞專欄】當病患擔心的不是病況

issue

 

有時候,在生病的過程中,壓力源並非來自「疾病」本身,而是來自於家屬的負面情緒,其有可能影響整個家庭成員的情緒及病患本身治療的心情,甚至本末倒置地大家需要耗費大量心力來安撫他的負面情緒....

 

當病患擔心的不是病況

 

        年僅25歲的小安因為胸部有硬塊而就診,切片發現是惡性腫瘤,院方隨即安排後續開刀診治事宜。因為還年輕,對於醫療的看法也正面樂觀,「發現了就治療呀」雖然對於切除乳房這件事情還是有點擔憂,但還是爽快、勇敢地配合療程。

 

        讓他有壓力的,不是腫瘤,不是即將切除的乳房,而是媽媽。

 

        因為媽媽也曾經是乳癌患者,因此在第一時間充滿自責,對於小安的病況表示非常抱歉,也由於抗拒女兒罹癌的結果,除了求神問卜外,也到不同的醫院掛號,因此小安至少前往三間醫院然後得到相同的答案。

 

        媽媽時常沒來由地痛哭,擁抱小安表示「你不要害怕」,但母女之間平時並不親熱,因此小安對於這樣的身體接觸感到不適,而因為媽媽恐懼,導致小安也開始對接下來的診治失去信心,在不要害怕的安慰中,感到更加害怕。除了擔心自己病況之外,還必須將重點放在母親的情緒,而壓抑自己的擔憂。

 

        一直以來,家庭對小安來說,就不是一個可以表達「感覺」的地方,除了母親以外的其他家庭成員都不太能有自己的情緒。媽媽說風是風,說雨是雨,一個以母親為中心的家庭環境裡,小安學習不要外顯負面的感覺,無論是失戀,或是工作上、交友上的挫折,往往都是自己承擔和消化。

 

        當然,面對這一切,世界上沒有人會指責母親,我們都明白,身為一個媽媽聽見兒女生病、受傷時,會有多麼擔心,也因為如此,小安對於母親戲劇性表現的排斥,轉變為彷彿自己不孝的指責。

 

        媽媽的擔心固然可以同理,然而在這個狀況中,需要治療和支持的人是小安,然而整個家庭和醫療關係卻變成以母親為中心,「媽媽不要擔心」替代了「你放心」,主角從小安變成母親,就連小安自己也必須分神照料母親的狀態。

 

        而現在,已經安排好開刀的時程,小安的擔憂已然變成「媽媽要和我住在醫院,我想了就好煩」,但這已經不是醫院的權責與介入範圍,誰也不能說些甚麼,誰也不敢和脆弱的母親表示「你讓女兒壓力很大」。

 

        在醫病關係中,家屬往往也是重要的關鍵,信任醫師的診斷和治療,病患自身的信心、正面都缺一不可,提供沒有壓力的支持與陪伴其實沒有這麼困難,但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是我們自己的功課。乳癌算是所有癌症中容易治癒的病況之一,但後續的追蹤保養、外觀的修復照料,更需要耗費心力與精神,媽媽的擔憂固然可以理解,但當「媽媽」成為病因來源,則是現代醫學無能為力的事情。

【陳晞專欄】如何減少臨終痛苦 【小完醫師專欄】任性的小婷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陳晞

女同志、四隻貓咪的媽媽、邊緣人,參與和舉辦過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但還是個邊緣人...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