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末期醫療態度大調查-陽明大學唐高駿教授

issue

摘要:

大家還記得2005年的邱小妹人球事件嗎? 一個五歲的小女孩,深夜在台北找不到加護病房,最後竟然要轉診到台中才有病床,導致這悲劇除了當時醫療制度的問題,例如:轉診制度的缺失,還有一個原因是許多慢性病人會長期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因此衛生署在此次事件之後,除了增加了加護病房外,也讓慢性呼吸照護病房的數量增加,讓一些需要呼吸器的病人從加護病房轉移到呼吸照護病房,使台灣的加護病房密度世界第一,慢性呼吸照護病房也在13年內翻了4倍。
 

 
加護病房密度世界第一、慢性呼吸照護病房快速增加,這些事情應該怎麼解讀呢?
我記得我在宜蘭的時候,有一個病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把他拉回來,但因為這位病人肺臟太糟糕,我只能把他送到呼吸照護病房。之後我每天去看他,心裡還有點開心,因為病人至少是有意識的,不過在呼吸照護病房中,有許多其他病人都處於一種神智不清,但被插著呼吸器,雖然有生命但無意識,旁邊只有看護在照顧。那時候我就在想,我們是不是需要把這麼多的病人躺在呼吸照護病房裡呢?

 


而最近因為柯文哲醫師參與選舉,所以葉克膜又再次成為一個熱門的討論對象。而台灣葉克膜尤其在邵曉鈴事件之後,使用的比率不斷上升,像我現在在醫院的時候,一些病人家屬一遇到病人救不回來時,就問說有沒有葉克膜,甚至有些情況下當你沒用葉克膜,病人會告你。葉克膜這東西是維持病人的身體機能一段時間,讓病人減輕身體的負擔,而能夠慢慢恢復,但當病人已確診是生命的末期,已無痊癒的可能,我們還需要繼續使用嗎?不論是插管治療、或是使用葉克膜,其實對末期病人都是一個很大的折磨。

 


所以這次我跟藍教授一起合作,由健保資料庫來做出這一次報告,探討台灣使末期病人無端受苦的「無效醫療」現象。從健保資料庫,台灣每年有15萬人死亡,而其中4萬多個病人臨終前有送到加護病房,當然我們不能說這4萬多人都是無效醫療,畢竟不確定經過加護病房後他們能不能康復,所以我們都會盡力搶救,但在研究資料裡面,第一天在加護病房經過搶救後若還持續惡化,其實救治的機會已下降許多,第二天還持續的話,機會又更少,連續三天都不斷地惡化,基本上就不太有機會離開加護病房。所以我們就把這些經過三天搶救,但卻還在加護病房的病人,以這嚴格的定義方法來認為這是所謂的「無效醫療」

 

結果我們發現在加護病房內,竟然有2萬2千多人是無效醫療,佔了臨終前住進加護病房的一半。美國一本知名的醫學雜誌認為,美國每5個人裡面就有1個是無效醫療。所以我們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利用醫師年會時做調查,如表6所示,每月有17%的加護病房病患,接受臨終前接受無效醫療。

 

而其成因主要是因為家屬要求,但這其實對病人本人是一種折磨。

 


也有另一部分是醫師為避免醫療糾紛,因為大家知道現在的醫療環境,醫生常常被告以及被打、威脅,因此醫生為了表示盡力搶救而做無效醫療。

 

而醫師皆一致認為簽署DNR有助於改善無效醫療的現況。
 

台灣是植物園王國? 【小完醫師專欄】女兒的婚禮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393公民平台

393公民平台結合學術、產業、公民三股力量,我們相信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能讓國家長長久久。以實證研究公共議題,從產業角度深入問題根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期以公民力量影響、改變政策。因為關心,所以,起而行!...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