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膜成功的背後,我們無法承受的另一面

issue 善終

葉克膜,葉醫師,這個名詞你我絕對不陌生。
 
葉克膜,更是奇蹟的代名詞;卻有讓人不敢碰的一面...
 

2008年,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一篇研究指出,
台灣在2004~2006年的葉克膜個案數,佔當時全球總案例的一半。
在2010年,健保署統計台灣2010年使用葉克膜人數高達1126人。

對彈丸之地的台灣,這是多麼令人驚豔的數字。

 

 

葉克膜之父,柯文哲醫師在Ted Taipei 的演講《生死的智慧》中說道到一個案例:一名七歲的小男孩,因急性窘迫症候群,裝上了葉克膜,命是保住了,意識清楚,會討水喝,但卻逃不掉四肢發黑的併發症。醫師面臨了抉擇,要保命是必要切除四肢,若不救,必須把機器關閉。而如何向頭腦清楚的小男孩啟齒:」小弟弟,如果你要活下去,我們要剁掉你的四肢。或者算了,你不要再活了」。

對醫師,是難題;對家人,進退兩難;對小弟弟呢?。如果換做是我們的家人,如何開口?怎麼面對?

 

葉克膜醫療技術的進步,讓生命危急時,有機會選擇活下去的路,但卻是一把雙面刃,可以帶來奇蹟,也可能帶來絕望,挑戰我們對於生死界線的想法,開啟生命價值的戰爭。

要怎麼看,怎麼決定,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或許,在我們還能做決定時,選擇可能後悔比較少的那條路…..

 

資料來源:Bradley C, Chang YM. CPR with assisted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The Lancet. 2008;372:1879.

 

【延伸閱讀】

「預立醫囑」是什麼?「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又是什麼?

 

【小完醫師專欄】女兒的婚禮 人生漂亮謝幕必問的5個問題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393公民平台

393公民平台結合學術、產業、公民三股力量,我們相信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能讓國家長長久久。以實證研究公共議題,從產業角度深入問題根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期以公民力量影響、改變政策。因為關心,所以,起而行!...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