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年金改革委員會 他們的共識在哪?(下)

issue 年金

本文轉載自《今周刊 1019期》

 

年金改革迫在眉睫,總統府找來各界代表,組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希望提出改革版本; 但這項目標做得到嗎?《今周刊》訪問到21位民間代表,從他們的意見,可以看出端倪。

 

瞭解軍公教、勞工、農漁業代表的看法

>>請見《【好文分享】年金改革委員會 他們的共識在哪?(上)》

 

雇主代表:年金是黑洞  應分段分年處理

 

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  何語

以往改革太偏重軍公教以下和高中以下的教師,高階的如政務官、司法官、特聘人員、大學教授等都沒改,應該要全盤整體規畫。年金應該用一生所得加投保金額平均來算,否則用退休前薪資來算一定很高,替代率應該以貢獻的年資來算,不然貢獻25年、30年,跟貢獻5年替代率一樣,很不公平。

教師的五五專案提前優退,其實是政府鼓勵提前退休,與精實方案的軍人年資,應該用金錢補回去一起算才公平,畢竟當時是國家要求人家退休。

全盤考量還要想到長照與醫療應如何分配,不能右手給你年金,左手給長照和醫療,這樣國家背負太大的成本,負擔很重。

 

全國商業總會祕書長  賴榮坤

改革關鍵在於年齡與年金的試算,難度非常高,看政府敢不敢觸碰真正的問題。

年金是個大黑洞,應該要調整,但不是一刀切,應該分段分年處理,政府應該提出各種試算結果才對。

 

 

婦女與青年代表:職業年金  應有給付底線與上

 

婦女新知基金會顧問  鄭清霞

年金制度台灣現行大部分採取社會保險制,年金給付的關鍵在於年輕時代的投保年資與投保薪資;因為缺乏公共照顧體系,再加上性別分工的刻板印象,女性無法順利持續勞動參與,或只能在低薪的勞動領域,進而影響女性年金給付水準。

年金改革的願景與格局必須加入照顧政策、勞動政策、甚至於租稅改革,來思考如何實現性別、階級意涵上的所得重分配。

其次,年金制度的目標是透過世代互助保障老年基本經濟安全。在制度分立情況下取得基本年金的內涵整合是我們的主張。換言之,在基本年金這一塊,大家的給付條件與給付公式一致,並透過兩階段給付率的設計來取得各制度間的整合。

第三,國民年金的被保險人仍有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繳費,我們主張推動依據所得分階的保費補助機制,擴大現行的保費補助對象,納入經濟弱勢人口。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楊芳婉

目前各類別保險及退休金計算機制複雜,期許能不分業別、身分,建立一個類似基本年金制度,保障有尊嚴的退休生活。在基本年金外,另縮短各類保險(軍公教、勞、國保)之差異(有稱為「職業年金」)。軍公教勞國保應一併納入改革,在退休、退撫金之計算,薪資、年資、給付率(所得替代率)應力求公平、相似或一致基準,顧及財務安全、世代正義及尊嚴。

建議訂替代率上下限,如考慮隨平均薪資越高者遞減至基本保障。因身分別所產生年金或退休(撫)的差異,如平均薪資之計算基準,是以申請時的薪資,或平均幾個月應一致,其他如年資併計條件亦應相同,並調整各類給付率。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祕書長  葉大華

年金改革要考量世代平衡,改革方向應朝向促成社會互助、分配正義與保障每個人退休後的老年生活保障與尊嚴;但也要考量保險要有足夠的人來繳保費,且將來年輕人是否負擔得起?現在20至30歲經濟弱勢的年輕人有的有學貸,未來還有長照等保險負擔,如果不考量世代正義很擔心淪為懲罰性年金改革。

此外,是否應有社會支持體系接軌?同時,為何軍公教所得替代率無天花板?勞工保險有較接近社會保險風險分攤概念,軍公教應比照辦理。勞工保險與軍公教保險提高保費,以及延長年金給付年齡,也應有一致性作法。希望軍公教人員不應只是要求考慮之前執政者的承諾,應從國家財政能力考慮給付規畫的合理性。

我們主張基礎年金要拉出來談,讓經濟弱勢及中低收入公民老年有所保障,再談職業年金改革會較穩,所有職業年金都應訂定給付底線與上限,才符合公平正義。

 

北部大專院校學生自治聯合協會常務理事  陳佳菁

投保年資最後5年把投保金額拉到最高,很多人會這樣做。可以討論是否能再拉長、或全年資計算,不應該只算最後5年。到底怎麼計算、計算公式為何,政府應該要提出試算方案。

呼籲大家能理性討論,彼此尊重,不要預設立場,年金改革要落實世代正義,不要操作世代對立。

 

 

學者專家代表:切上補下  合理保障

 

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副教授 馮光遠

年金保障是保障老年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現在有些人是某種程度的優渥,一定要改革,否則在人情義理上說不過去。像有些肥貓(編按:指領年金,但仍有高薪工作)等於是領兩份年金,很多國家就會停止其中一個,這個就一定要改。

年金改革委員會議是很好的平台,改革應該切上補下,中間一塊不動,最上層一定要動,最下層也應該受到照顧,大家應該一起來思考如何解決。以往軍公教把持著資源,所以否決了進步,現在好不容易大家覺醒了,民主觀念進步,這些人又說屈居少數,受制於多數暴力,是邏輯錯亂,令人難過。

 

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 李安妮

大家期待年金改革能改善財務、分配和貧窮預防等三個面向問題,三面向處理方式不同。財務問題部分,基金缺口、管理不當、設計不當,問題要釐清;分配則有水平和垂直分配層面,依據職業別、族群別(性別、身障者)不同而異;至於貧窮,之前被認為是老年人較多,但後來研究顯示,年輕族群有擴大的趨勢。

有人說繳得多就要領得多,這類似商業保險的邏輯,不應該套用在社會保險。翻遍全世界的社會政策文獻,要政府出面坐莊,不外乎希望達到再分配與凝聚社會共識的目標,如果大家思考的都是商業保險邏輯,就無法達成共識。

2013年政府已動員社會資源討論出一些改革方案,不要因為政黨輪替就否定其中仍可採用的部分,不對的部分則要修改。期待年金改革委員會大家能理性討論,達成共識。

 

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 邵靄如

改革最重要是希望能建立「不見得大家能完全滿意、但對參與的國民有合理保障」的制度;這個制度能永續的照顧不同職域和世代,避免進入貧窮,有合理的老年經濟生活。期待年金改革委員會是理性溝通對話的平台。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傅從喜

現有的制度對某些人保障不夠,對某些人又超過社會覺得足夠能保障的範圍;能有像年金改革委員會這樣集中各行各業的代表一起來討論,共同監督檢視,希望能達到共識,哪些地方保障不足需要彌補,目前不預設任何立場。

 

 

【延伸閱讀】

【年金報報】年金改革委員會的角色定位

【年金報報】改革委員會委員「代表性」爭議

「國民年金」存在的意義?是搶錢?還是保障?

「十八趴」的前世今生

「退休金制度」其實很簡單,你知多少?

年金破產,有這麼嚴重嗎?

年金制度,錢怎麼收?怎麼付?

年金改革近程 大事紀

【好文分享】年金改革委員會 他們的共識在哪?(上) 【年金報報】年金改革委員會的角色定位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393公民平台

393公民平台結合學術、產業、公民三股力量,我們相信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能讓國家長長久久。以實證研究公共議題,從產業角度深入問題根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期以公民力量影響、改變政策。因為關心,所以,起而行!...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