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報報】改革委員會委員「代表性」爭議

issue 年金

6月23日下午總統府內砲聲隆隆,不是敵軍來襲而是召開了「國家年金改革委員」的第一次會議。由於年金改革涉及到各路人馬權利義務的變動,在會議開始後,馬上展開了對「委員會組成之代表性」的激烈討論。

 

 

 

爭議的來源

中華民國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 李來希,質疑委員會代表性,而這個爭議所延伸的問題也持續將近整場會議。

李來希認為委員會的組成有問題,例如:(一)未納入司法體系代表(如:法官);(二)希望改成共識決而不是投票表決,因為軍公教比例太低(僅占37名委員中的6、7位),表決一定會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副理事長 吳其樑,也提出相同抗議,「在37位委員中,軍公教勞的代表只有6位。除了部分官員以外其他代表是幕後延聘。……公正性又誰保證?說明了執行單位想要叫誰來就叫誰來…來圍剿我們這幾個團體。」

 

針對參與委員代表性的質疑,可以歸納為下列三點,並在會議過程中得到初步回應。

 

質疑1:委員延攬的權力掌握在政府部門上,是黑箱作業。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副總統陳建仁說明:「這次招聘的委員都是一時之選,是重要協會、工會、聯合會的代表,可以代表不同的利益關係人。」

其實《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設置要點》第三條也有明確規定委員會置委員35至39人,其中一人為召集人,由副總統擔任;一人為副召集人兼執行長,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擔任。其餘委員由政府相關機關代表、立法委員、考試委員、地方政府代表、退休(役)軍公教人員代表、軍人代表、公務員代表、教師代表、勞工代表、企業雇主代表、農漁民代表、婦女代表、青年代表、公民社會代表、學者專家組成,均由總統聘任之。」

另外,在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的官網上也有遴選說明的相關原則

 

質疑2:委員組成未能充分代表不同族群(尤其是軍公教勞比例太低)。

對此陳建仁亦有說明,軍公教勞的代表人數應該是18人,而不是6、7人。

關於委員的組成名單,在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的官網上有完整的名單及經歷。統計如下:政府代表11名、利益團體代表18名、學界5名、其他3名(參下圖表)。
 

年金改革委員會組成委員分類比例
 

若相較各職業(群體)別人數比例和委員代表比例,該委員會的組成是否有比例失衡的問題,以及個別委員是否具有個職業(群體)的代表性,大家也都可以從委員的背景會議發言中監督考核,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自會有答案。
 

 

 

質疑3:投票制度會成為多數霸凌少數的工具。

根據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議事規則第17條(暫定)〔註4〕:

「年金制度實質議題之議決,以尋求共識為原則。除非必要,不進行表決。表決時,以半數出席委員同意為通過,每位委員同等權利。」

所以原則上還是採取共識決。

 

 

此次改革會議最大的特色在於全程網路直播,也就是所有委員的一言一行都是受全民所監督。各委員所說是否合理,會議過程中能否堅持「尊重少數」、「充分溝通」等初衷,就請大家持續關注之後的會議吧!

 


〔註1〕呂建德雖然目前是台中市社會局局長,但考量其經歷(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臺灣社會福利學會秘書長),且其學術專長領域也在社會福利、社會政策上,故仍將他歸類在學校代表。

〔註2〕國家改革年金委員當中僅1位立法委員,但王榮璋委員在擔任立委前,是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年金改革大聯盟和公平稅改聯盟的召集人,長期關注社福、年金改革及稅改議題,故將他歸類在其他。

〔註3〕

【年金報報】年金改革委員會的角色定位 「國民年金」存在的意義?是搶錢?還是保障?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393公民平台

393公民平台結合學術、產業、公民三股力量,我們相信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能讓國家長長久久。以實證研究公共議題,從產業角度深入問題根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期以公民力量影響、改變政策。因為關心,所以,起而行!...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