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更沒有免費政府!

issue 中央財政

一九六0年代,當西方國家的政府的職能逐漸增加,也擴張了政府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並大力推展社會福利,造成各國政府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時,美國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傅利曼教授,站在新古典經濟主義支持自由市場經濟的立場,就首先提出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觀念,他指出:政府不是萬能的,政府施予的恩惠最後還是要全體納稅者來承擔,希望盡量限縮政府的功能與權責,提倡「小而美的政府」。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傅利曼 教授指出:政府不是萬能的,政府施予的恩惠最後還是要全體納稅者來承擔,希望盡量限縮政府的功能與權責,提倡「小而美的政府」。

 

一九七0年代時,臺灣經濟持續成長,當時的企業家不斷向政府要求獎勵、消費者不斷向政府要求津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發展到今天,似乎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言,但背後的概念似乎尚未深植臺灣人的心,不論是想占便宜、不肯付代價的心理,或是奢望魚與熊掌二者兼得的一廂情願,又或是不肯接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基本事實,大家仍以為世上的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仍以為政府的錢多得是,白吃午餐的心態依然普遍,也因此造成政府支出不斷擴大,卻不曾想政府花的錢不都是你、我所納的辛苦錢?

 

可怕的是,這些支出多用在煙火式的支出,而非真正有益於國家社會的投資建設,就這樣你一口、我一口地把國家的錢花掉了,卻沒有開源、也沒有節流,沒有投資建設、也沒有繁榮的經濟發展;大量消耗經濟本錢的後果,一旦經濟發展停滯,就產生了大量的赤字!如果我們還不警醒、節制,臺灣的財政赤字繼續逐年累積,將會形成莫大的債務,而這些債務將會落在你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身上,代代子孫將背負著前人留下來的負債,可用的資源越來越少,只能過著與生活搏鬥、與貧窮拔河、看不見未來的生活。

 

 

有人說,這是「世代不正義」,是世代問題,已經在這個社會汲取了許多資源的三、四年級生,應該重新省思、回饋家鄉,也引起了六、七年級生的回應,以及社會上的各種討論。

推薦閱讀:「三、四年級拖垮台灣」劉克襄有感而發,六七年級熱烈迴響

 

也有人犀利地指出,這些問題根本不是世代問題,而是「貧富問題」、「財團為富不仁」的問題。近年來,食品安全、房價高漲、工時過長、22K…等許多問題,才讓我們驚覺:原來社會的財富如此集中在一群少數人手裡,雖然拉高了平均國民所得,代價卻是許多人的失業、低薪、長工時,或是一般消費者的飲食安全,或是高漲的房價、不被保障的居住權......

 

 

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真的了解政府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嗎?我們到底期待政府做什麼、不做什麼?我們真的知道政府所有收入、支出都是有代價嗎?過去臺灣社會對於政府的種種期待,還適合如今的時代氛圍嗎?

 

再看看隨著資本主義的浪潮,臺灣財富越來越集中在一群少數人手裡,除了由於資本主義發展太過,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正是一直以來的制度所造成:獎勵投資條例對企業太多錯誤方向的讓利、都市發展的用地變更等規範太多漏洞、向銀行貸款炒房的條件過於寬鬆、政府食品安全的法令未與時俱進、立法與執法的成效不彰、地方黑金貪腐的情形嚴重……太多太多,其實未嘗不是過去的我們並未真正關心這個社會、沒有妥善監督政府而造成。

 

市場觀測(Market Watch)首席經濟學家凱爾納(Irwin Kellner)撰文指出,想要低稅率和大政府同時存在根本是不可能的,那些不希望看到預算赤字,又不想付出任何代價的想法是荒唐的;人民必須決定究竟想要的是「從搖籃包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國家政府,還是傅利曼所主張的「小而美政府」,不論選擇哪一種,人民勢必要體認到,不論是哪一種政府,每項政策都是有代價的,因此絕對需要公民的監督和參與,才能建立社會的共識,以及完善的制度,讓整個國家的運作可以永續發展。

相關新聞:美股評論:天下沒有免費政府

 

不想花費任何力氣監督政府、改革制度,又希望看到政府廉明有為、企業善盡責任、社會一片祥和,其實是一種天真的期待。而單純口舌上的謾罵與尖酸,也不能幫助我們了解、解決問題,在公共事務愈顯繁雜的趨勢下,真正該做的是擴大每個人的公共參與,讓更多人真正進入政治運作的架構,共同制定出適合這時代、適合我們的制度。

推薦閱讀:彭明輝: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軍公教加薪,能幫你、我加薪? 公共治理新途徑──「參與式預算」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pEGGy CHeN

大學主修公共行政,上過財務行政、公共政策、成本效益分析等課後,激發對公共經濟學的興趣,邁向萬年研究生的不歸路... 粉紅色中毒的伊比鳩魯人;心裡永遠有塊neverland。...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