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正視區域基礎建設跨國合作趨勢

issue 國際財經

今年 5 月,在哈薩克召開亞洲開發銀行第 47 次年會,如同往例,中央銀行彭淮南總裁再度要求亞銀將我國的會籍名稱從「中國臺北」改為「中華民國」,但也如同往例的礙於中國壓力,彭總裁的要求未被亞銀受理。
 
但不同的是,由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 AIIB )在該次年會中激起風起雲湧的討論,標誌著中國與美、日在國際影響角力的正式開始。而這項國內少有關注的新聞發展,卻可能影響臺灣下階段基礎建設的國際化軌跡,值得相關部門及早規劃妥善因應對策。
 
AIIB 是近年來中國主導並參與成立的區域性金融組織之一,之前中國已有「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倡議籌設。而 AIIB 更展現出中國嘗試在外交戰略中發揮資本在國際金融中的力量,試圖提升其在國際金融體系主導力的又一舉措。
 
而 AIIB 的成立將直接挑戰總部位於馬尼拉的亞洲開發銀行(亞銀)。因為亞銀與籌建的AIIB 定位幾乎相同,都是旨在為基礎設施之建設提供融資服務。只是,AIIB 將由中國帶頭成立,相關成員國今後在申請貸款時,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就可能應考慮中國的立場,例如對中國企業提供更多參與機會。
 
對此,亞銀最大兩個出資國美、日也關注著相關發展。因為依據各家媒體觀察,隨著日本與中國的敵對競爭關係日益加劇,中國認為在亞銀中過於受到美國與日本的影 響,擠壓了中國在亞銀的角色功能,可能也是中國設立 AIIB 的因素之一。尤其是今(2014)年 5 月中國財長樓繼偉在發表演講中批評了現在的出資比例,稱希望亞銀致力於解決資本不公平問題,強調了對增加出資的積極態度。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希望利用 AIIB 來串連亞洲基礎建設的企圖,一方面擴大中國廠商在這些相關建設案中的參與程度,同時,更希望藉由連結東南亞國協國家來擺脫海權國家(美國為首)對中國的發展制約,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基礎建設網路,以提升整體區域生產力與經濟競爭力。
 
檢視目前各國反應,包括東盟(ASEAN)成員國和哈薩克斯坦、韓國、蒙古、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中國等亞洲 16 個國家已經表達參與意願,而美、日兩國則是清楚表達已有亞洲開發銀行而無須 AIIB 的立場。至於韓國,對於是否要加入 AIIB則呈現掙扎,一方面考量韓國現有國際金融機構持股份額很低,如果加入 AIIB 可以提升其國際地位,同時亦可以實現朴總統的東北開發銀行構想,但同時,韓國也擔心加入 AIIB 是否會受到中國在政治上的惡意利用,淪為中國於該銀行持股結構的配角,而美國亦反對韓國加入 AIIB ,所以夾於美、中兩大經濟體間的韓國,確實無法立即表態參與意願。
 
至於 AIIB 的發展對我國而言,中國代表也已在多次會議中表達歡迎臺灣參與 AIIB 的立場與態度,但我國該從何者角度切入思考?尤其當央行彭總裁 6 月請辭亞銀理事獲准,未來國際金融合作業務將回歸財政部負責之際,如何尋求國家尊嚴與國家發展機會之平衡,甚至可以輔導當前陷入發展瓶頸的國內基礎建設相 關產業業者,尋求國際上再發展的機會,這些課題,都將考驗著相關單位的視野與決心,也期待在萬事低迷的氣氛中,能為國人稍解望治之渴望。

地方的選舉需要你! 議會刪預算,「大」砍 13 億!?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黃崇哲

393公民平台財政專案主持人 臺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臺北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