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德國:住宅不是商品,是人權

issue 不動產稅改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黃明堂攝

 

 

房地產是什麼?德國人認為是民生必需品,台灣人卻視為生財工具。台灣炒房成本太低,日本是台灣四十二.五倍,美國也高達二十五倍。若稅法不改,居住正義更難以落實。


以同樣價值的房子來說,在日本一年的持有稅是台灣的四十二.五倍,美國則是台灣的二十五倍,怪不得有人樂得坐擁多屋,年輕人只能望屋興嘆。

 

 

德國:重罰炒作 保障人權

 

對住宅的基本概念不同是主要關鍵。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分析,德國認為住宅具有壟斷性,又是民生必需品,不應用來炒作獲取暴利。相較之下,台灣把土地看成生財工具,能搾出愈高價值愈好。

 

德國人認為,土地與房產不同於一般自由買賣的商品,而是基本人權,依據此一原則制訂出抑制炒作房地產的嚴格稅法,甚至是刑法,以保障居住權。

 

比如說,在台灣賣房,往往坐地起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在德國不一樣,如果開價超過基準價二○%,地產商將遭受最高五萬歐元(約一九○萬台幣)的鉅額罰款,若超過五○%,除了罰款還可能面臨三年徒刑,因為涉嫌惡意炒作。

 

此外,在德國買賣不動產的獲利,也課以重稅。購屋十年內出售的獲利要被課一五%以上的「投機稅」。相較之下,台灣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即奢侈稅),卻只課得到兩年之內轉手的不動產獲利,稅率最高一五%,最低一○%,相較起來輕多了。

 

再看台灣的鄰居日本,房地產價格平穩,五年來漲幅不到三%,高昂的交易成本是原因之一。

 

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召集人林旺根指出,根據日本「租稅特別措置法」,房地產五年以內轉手都算短期交易,要課的稅高達三九%(國稅三○%、地方稅九%),持有五至十年間轉手,稅率也高達二○%。

 

 

日本:雙管齊下 抑止囤房

 

交易稅只在房地產出售時才產生影響,真正讓日本人不敢囤房的,其實是持有稅。日本房地產持有成本很高,每年要繳固定資產稅、都市計劃稅。

 

固定資產稅的稅基是房屋的實價,稅率是一.四%。而都市計劃稅,是按地段課徵,愈靠近市中心愈高,最高可能到○.三%。兩者相加,實質稅率最高可達一.七%。

 

相較之下,在台灣持有房屋的成本極低,地價稅一%,自用住宅房屋稅率○.二%,但重點在於地價稅的稅基並非實價,而是市價五分之一的「公告地價」。

 

而房屋稅的基準、「房屋評定現值」同樣三十年未調整,連市價一半都不到。

 

換句話說,台灣的房屋實質持有稅率只有萬分之四。同樣持有價值一千萬台幣、位於首都市區的房子,在台灣一年的持有成本只要四千元,在日本卻要十七萬元,是在台灣的四十二.五倍。在台灣炒房、囤房的成本低廉,可見一斑。

 

那麼在資本主義發達的美國呢?

 

徐世榮說,美國因為地方政府實行高度自治,需要自籌財源,房地產交易資本利得稅各州不同,但多在三○%左右。持有稅率則約為一%,是台灣的二十五倍。

 

台灣要提高房地產持有成本說來不難,但地方政府要有決心。因為台灣房地產稅率跟各國相差無多,主要問題在稅基,而公告地價與房屋評定現值,都是由各縣市自組的評議委員會決定。

 

徐世榮說,地方政府不應把責任推給中央,把稅基調到趨近市價,不僅馬上增加地方可用財源,也可讓一人擁有百棟房產的誇張囤房現象絕跡。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393延伸閱讀】

 

房地產稅制改革 ─ 誰背叛了孫中山

韓國能,台灣不能嗎? 談談韓國「拳拳到肉」的房地產稅制改革經驗

調整持有稅會造成全面加稅嗎?

實價課稅很難嗎?臺灣人不是被恐嚇大的

台灣的租稅負擔率不到其他國家的二分之一?

 

【天下雜誌延伸閱讀】

台灣貧富差距創新高!1%比99%的戰爭

房地產稅制改革/三大後門,讓稅改力道大減

【讀者投書】章定煊:養地囤房是台灣高房價的元凶

房價比台灣低,德國人為何不買房?

全台瘋炒房 20大「鄉漲」

 

 

【有房沒房都要知道】Part3:房地合一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房沒房都要知道】Part2:看看別國「房地合一」的交易所得稅怎麼...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393公民平台

393公民平台結合學術、產業、公民三股力量,我們相信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能讓國家長長久久。以實證研究公共議題,從產業角度深入問題根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期以公民力量影響、改變政策。因為關心,所以,起而行!...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