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晞專欄】寄居蟹與蝸牛

issue 不動產稅改

大學時,某位老師曾說:「為什麼要買車?買一台車花的錢夠你坐一輩子的計程車。」扣除車子本身的價額與稅賦,使用上定期保養、維修、保險費,還有車位以及臨時停車費。「更不要說你買車還得自己開,坐計程車還可以在通勤時間看書、聽音樂、滑手機。」

 

在老師一番計算之下,似乎挺有道理。儘管養一台車繳的稅比養一間房還高(持有一台車比擁有一間房,要繳的稅還要貴!)又落地即跌價,一輛自用房車似乎還是現代人生活的必要且必有的生活配備。車子是如此,那麼房子呢?

 

就自用觀點來看,交屋前要繳契稅、印花稅。房子持有期間的房屋稅、地價稅,一下四層皮,有沒有覺得很冷?當然,自用住宅有扣抵稅額,可以稍稍溫暖你的心,但買房之後每一年刮兩層皮,雖不致死也足以讓人心寒,更別說除了繁雜稅金之外,想要有個殼安身立命,還必須面對一個終極大魔王:房價。

 

買不起房子,連想被刮四層皮的機會都沒有。

 

我朋友的父親是引水人,家住台中。他的家庭對於房產抱持著「買住宅不如買店面」的觀點。「房租就用來繳貸款,貸款繳完店面就是你的,而且店面增值機率比較高」朋友的母親這麼對他說。因此,靠著店面的租金與買賣,這個家庭得到一個結論:「要賺錢,『錢滾錢』比『努力賺錢』來得容易」。

 

事實上也是如此(討海人與投資客)。這個家庭提到房產,臉上總是掛著「有賺錢」的喜悅與滿足。直到家庭因素,他們想在台北市買一個自用住宅。

 

計畫了五年,看過無數房子,總是搖頭嘆息。台中的投資客,仍然無法晉陞為台北的自住人。原因很簡單,「房子住了10年之後如果要賣,總不能賠太多吧」?然而要在台北買自住10年不跌價的地段,這個家庭依舊買、不、起。

 

於是,這個家庭又得到一個結論:在台北買房子用來「住」似乎不太划算。因此這五年,包租家庭成了租客寧願每個月三、四萬租屋,也不敢踏入台北的房產市場。

 

在投資報酬率的換算之下,這個有著結實經濟基礎的家庭帶著「不賠錢」的眼光依舊觀望著台北市的房產市場。那麼,其他在台北市只求蝸居的大眾呢?

 

2015年房產稅改即將上路,除了被動引頸期盼政府各種健全房市政策獲得成效之外,更該主動推動監督房地產稅制,落實居住正義。當個蝸牛,不要再當寄居蟹。

 

【有房沒房都要知道】Part1:「房地合一」到底是什麼? 【毛揆給問嗎?】為何見財團,不見民團?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陳晞

女同志、四隻貓咪的媽媽、邊緣人,參與和舉辦過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但還是個邊緣人...

更多相關文章